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直通一线
剪刀下的岁月:一位美术老师的非遗传承之路
2025-09-16 10:21:27   
2025-09-16 10:21:27    来源: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

  在银川市贺兰文创基地,剪纸艺术家王平用六十余载的坚守,在剪纸艺术领域书写着独特的篇章。

  艺术种子的萌芽

  王平是银川市第四批非遗传承人,她与剪纸的缘分始于四五岁。彼时,长辈们指尖飞舞,红纸瞬间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。这般神奇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年幼的王平,一颗艺术的种子悄然在她心底种下。

(王平老师现场展示  田蓉摄)

  从那以后,她便开启了与剪纸相伴的旅程。最初的作品带着孩童的稚嫩与纯真,歪歪扭扭却满是对剪纸的热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份热爱愈发深沉,她的剪纸技艺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日益精湛。

  以剪纸为桥梁的美育之路

  在贺兰县第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期间,王平将剪纸艺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。在课堂上,她用剪纸将晦涩的美术知识变得生动形象:在讲解线条运用时,她通过展示剪纸中流畅多变的线条,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线条的魅力;在讲述构图原理时,她以剪纸作品中独特的布局为例,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。

  王平自身的美术专业学习经历,为她的剪纸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她创作的作品既有传统剪纸的古朴韵味,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情趣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(小幅生肖剪纸作品展示   田蓉拍摄)

  退休后的传承新篇

  退休后,王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剪纸创作与传承中。2019年,应贺兰文创基地之邀,她成立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,这里成为了她传承剪纸艺术的新阵地。

  在工作室里,一张张红纸在她手中幻化成寓意丰富的作品。蝙蝠在她的剪刀下灵动飞舞,寓意着福气临门;獬豸威严庄重,守护着公正;金鱼在水中自在畅游,象征着富足安康;抓鸡娃娃憨态可掬,怀抱美好期许。这些传统元素在她的创作中,既保留了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,又融入了她对当下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,通过对细节的巧妙处理,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下展现出新的魅力。

  创作背后的坚守

  谈及创作过程,王平感慨万千:“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,其中的痛苦与艰辛只有自己知道。”为了完成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系列作品,她将自己“封闭”在家中长达八个月,查阅大量资料,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,并写下了一万五千字左右的笔记。

  在王平的艺术理念中,美是多元且独特的,它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标准。她将这份对美的理解融入每一次剪纸创作中,从纸张的选择、图案的设计,到剪刀的起落、线条的勾勒,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。她表示自己将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用更多精彩的作品为宁夏非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(宁夏文化馆戴沛蓉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3级卓越新闻人才班田蓉)

【编辑】:韩太召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